襄阳古城

本网2022年09月06日点击量:7636

  襄阳古城地处汉水中游南岸,始于春秋早期楚国北津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道、路、府、县治所。
    城墙始筑于西汉,宋代改砖城,经宋元襄阳大战及元统治者的“毁城”破坏严重。元末朱元璋派常遇春收复襄阳,诏平章邓愈重筑襄阳城。在整修旧城的同时,将东北角城垣扩展至江边。城墙内用土层夯筑,外用大块城砖垒砌。宋代以来各种类型的文字砖散见其间,尤以“洪武十六年”城砖最为著名,见证城墙历代修缮的历史。城墙周长7331米,平均高8米,宽5-15米。上设垛堞4000多个。护城河与汉江合围面积3.59平方千米。原有六座城门,分别为东门阳春门、西门西成门、南门文昌门、大北门拱宸门、小北门临汉门、东长门震华门。今存临汉门、震华城楼和仲宣楼角楼,及拱宸门瓮城、夫人城子城各一座。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濠,全长5060米,宽130米至250米,为全国最宽,有“华夏第一城池”美名。襄阳城凭山之峻,据江之险,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号称“铁打的襄阳”。城内有昭明台、襄王府、荆州古治等名胜古迹,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以“中国明清城墙”“万里茶道节点资源”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襄阳古城于2019年3月列入首批襄阳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20年元月公布为国家3A级景区,2022年元月公布为国家4A级景区。

  为了促进社会科学在市民中的普及教育,传承古城文化,弘扬人文精神,近年举办了各类科普文旅活动100余次,不但让景区燃起蓬勃活力,而且实现了优秀文化的活态传承,成为文化地标。一是举办“非遗”传承活动。除了常态化的非遗传承活动外,还举办了“北街非遗市集”大型“非遗”交流活动,全国一百多家非遗项目齐聚北街,襄河道坠子、荆山牡丹、老河口木版年画、襄州面塑、程河柳编、枣阳黄酒等省级传统非遗项目轮番登场展演,民俗剪纸、皮影、刺绣、手工银器等多种绝活技艺与非遗成果悉数亮相。二是举办“北街八点半”系列活动。通过主播探店、区长带货等方式,提升襄城夜购的体验感,引领襄城夜经济发展,打造襄城“夜经济”“夜文化”“夜空间”的消费新体验,让“夜之襄城”成为襄城一道靓丽的名片,不断提高襄城古城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三是举办汉服文化周活动。联合汉服团体,在汉服文化周上进行汉服巡游、景点打卡,将“着古装、游古街”进行到底。四是举办手游线下见面会。与手游公司合作,在郭襄生日当天举办“金庸群侠聚襄阳”活动,让全国的手游玩家逛一逛射雕英雄郭靖黄蓉所走过的北街,登一登英雄坚守过的城墙。五是举办民俗节庆活动。依托“我们的节日”,北街成为民俗节庆的大舞台,在小北门广场、昭明台广场,舞龙、舞狮子、划旱船、司老爷查街、蚌壳舞等民俗节目纷纷登场。每年的正月二十日,襄阳的独有节日“穿天节”更是吸引了全国游客的眼光。六是举办系列研学活动。积极与教育部门对接,开发“烽火古城”“诗歌古城”“故事古城”等系列研学课程,开展广泛的“读城”活动,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好评。

  襄阳古城是展现襄阳形象、传承襄阳文化、赓续历史根脉的重要载体,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普及资源,借助这一天然优势,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认识社科普及的重要意义,加大社科普及工作的重视力度,将社会科学普及教育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让社会科学普及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成为助推襄阳古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