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社科联2016年度部门决算

本网2017年09月19日点击量:667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部门决算管理制度》和《襄阳市直部门决算批复办法》(襄财库发〔2012〕8号)等有关规定,市社科联2016年度财务决算已由市财政局批复。按照《市财政局关于批复2016年度市直部门决算的通知》(襄财发〔2017〕4号)和《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16年度市级部门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襄财函〔2017〕145号)文件的要求,现将襄阳市社科联2016年度部门决算数据挂网公示。
    一、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
    (一)主要职责
    (一)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研究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依法对市级社会科学学术团体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对县、市(区)社科联和其他相关社会科学组织的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沟通党和政府与社会科学界的联系。
    (三)社科联是全市社会科学类学术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对所属学术团体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及年度检查初审工作。
    (四)负责全市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的规划、立项、研究工作。
    (五)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为科学决策和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六)组织开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加强社科信息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办好会刊《襄阳文汇》和襄阳社会科学网。
    (七)组织开展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接收、承担社科项目评估和成果鉴定。
    (八)组织开展评选先进学会、先进社科工作者的活动。
    (九)制定、实施社科人才培训计划,做好社科人才发现和培养工作。
    (十)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社科工作者的愿望和要求,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十一)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促进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
    (十二)编辑出版社科专著,编印有关社科类资料。
    (二)内设机构
    市社科联内设办公室和学术部2个科室,行政编制6个,工勤编制1个,实有在职行政干部9人,工勤人员1人,退休干部3人,与上年相比无变化。
    二、2016年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市社科联(社科院)2016年紧紧围绕“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大局,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断推动社科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开展学术研究,构建“汉江智库”。为系统深入研究襄阳对外开放问题,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市社科联(社科院)以“一带一路倡议与襄阳对外开放”为主题,组织开展了10项重点课题研究,最终形成了系列研究报告,为襄阳提升开放水平、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举办“隆中论坛”,繁荣学术交流。“2016隆中论坛”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襄阳,一座创新的活力城市”为主题,发布了10项成果。此次论坛旨在探索襄阳城市品牌与城市创新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三)组织社科评奖,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开展襄阳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评奖,评选2014~2015年度社科优秀成果。本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在市评审领导小组的精心组织下,严格按照资格审查、评审、复核、终审、公示等程序进行。经过三个月的评审,共有106项优秀成果获奖,其中著作类23项(特别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论文(课题)类83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49项)。本届成果数量进一步扩大,质量进一步提升,极大地激励了全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编著《筑梦襄阳》,形成精品力作。《筑梦襄阳》是市社科联(社科院)倾力打造的襄阳城市发展研究丛书,丛书以全新的视野研究襄阳城市发展战略,着力围绕“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展开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筑梦襄阳》丛书包括《大城崛起与梦想前瞻》、《城市创新与品牌建构》和《环球视野与国际交流》三卷本,2016年已全部结集出版。
    (五)构建“社科文库”,汇集优秀论著。“社科文库”汇集了全市优秀社科成果,是具有襄阳特色、襄阳风格的精品力作“思想库”。“社科文库”充分搜集全市社科资源,按照精品力作、获奖成果、立项课题三个类别和标准,精选和汇聚优质作品。“社科文库”是社科专家与广大读者交流成果的互动平台,提高了襄阳社科工作的影响力。
    (六)打造“博雅讲堂”,传播社科成果。市社科联(社科院)以“互联网+讲堂”形式,打造“博雅讲堂”工作品牌。2016年,“博雅讲堂” 第一季正式在《襄阳社会科学网》上线,以“话说襄阳”内容为布局,组织十位社科专家开讲,通过网络方式传播襄阳社科优秀成果,打造我市社科普及教育新的阵地。
    (七)办好社科媒体,宣传人文新知。《襄阳文汇》杂志遵循“主题贴近时代、内容贴近襄阳、服务贴近市民”的原则,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全年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襄阳城市创新与品牌建构等热点主题,精选优秀文章。扩大了杂志赠阅范围,覆盖全市主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与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社科界进行交流,杂志影响力不断提高。
    (八)传播“十大美景”,普及社科知识。市社科联(社科院)围绕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课题研究成果与社科普及工作相结合,组织开展了“美丽襄阳进校园”活动,普及襄阳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知识,推介襄阳美景,展示襄阳魅力,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以“绿色理念,你我践行”为主题,举办“2016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组织专家宣讲团,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社科知识宣讲。在《襄阳日报》开设专版,组织10位社科专家撰写文字鲜活、内容新颖的科普文章。举办专家讲座,传播绿色知识。
    (九)打造“一会一品”,完善社科组织。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创新社科类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新规律、工作新方法和新途径。按照“五个一”目标(即:每个学会每年要有一个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举办一次年会;组织一次研讨活动;进行一次社科普及工作;产生至少一项有分量的课题研究成果),加强学会管理。着力打造“一会一品”(即:每个学会构建一个知名品牌),围绕品牌开展工作,形成特色。
    (十)建设“襄阳学群”,集聚优秀人才。市社科联(社科院)选拔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富、学风端正、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学者,按类别初步建立起“六大学术集群”——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现代经济研究中心、城市科学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人文艺术研究中心、“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有效整合了全市社科资源,引导专家学者走出书斋,深入襄阳实际开展研究。
    三、2016年部门决算收支情况
    2016年,市社科联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厉行节约,精简会议,合理压缩一般行政性开支,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切实减少各项经费开支。
    2016年决算收入合计347.21万元,其中,本年收入合计279.73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67.48万元;2016年决算支出347.21万元,其中:本年支出合计307.57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39.63万元。
    1.科学技术服务支出268.06万元,比上年增加了22.34万元,增加9%;主要原因:人员经费按年度有所增加。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93万元,比上年减少1%,基本保持持平。
    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20万元,比上年减少1%,基本保持持平。
    4.住房保障支出11.39万元,比上年增加19%;主要原因:工资基数增加,全年总收入增加,缴纳的公积金相应增加。
    5.2016年“三公”经费较2015年减少3.21万元,下降51%,其中,①因公出国(境)费2016年和2015年均为0人次0元,保持不变;②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减少2.3万元,下降52%;③公务接待费减少0.91万元,下降49%;主要原因:车改后,公车运行及维护费有所减少,同时,市社科联2016年更加严格执行各项财经制度,坚决按财政要求进行公务接待,接待费用有所下降。
    6. 市社科联未使用政府性基金科目。
    2016年机关运行经费合计6.33万元,比上年减少3.5万元,下降35%。主要原因:市社科联严格执行各项财经制度,厉行节约,严格减少各类不必要的开支。
    2016年政府采购金额合计1.5万元,全部为货物类支出,无工程类和服务类支出。
    四、2016年部门决算表
    (见附表)
    五、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行政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反映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三)“三公”经费:按照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四)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
    (五)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到)费用。
    (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
    (七)科学技术服务支出:指单位进行的科学技术管理事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条件与服务、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普及、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支出。


                                         襄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7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