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2012年工作总结

本网2013年09月10日点击量:5750
  2012年,市社科联(社科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社会科学学术殿堂、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新型智库作用,为加快“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为繁荣和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把握时代脉搏,着力发挥社会科学界的作用

  2012年,市社科联(社科院)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坚定了社科研究的方向,不断开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1、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作用。在全市社科界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宣传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社会科学工作。重点抓好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党组中心组的学习,推进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对社科团体和社科工作者理论学习的督促和检查,在全市社科界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和宣传活动,推动全市学习型社科团体建设。通过开展十八大学习宣讲、组织社科专家撰写理论文章、开办社会科学专栏专版等方式,阐释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积极发挥社会科学学术殿堂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创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坚持立足襄阳、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积极发挥社会科学学术殿堂作用。

  3、切实发挥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新型智库作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文化立市和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目标,社会科学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市社科联制定了《襄阳市社会科学五年发展规划》,形成了“襄阳市社科联工作目标路径图”,为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市社科联充分发挥社科联“联”的优势和作用,团结和组织社会科学界,站在世界前沿、时代前列、社会前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社会科学平台,形成与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具有襄阳特色、襄阳风格、襄阳气派,在全国同类城市具有领先地位的社会科学发展格局,为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提供智力支持。

  二、坚持务实创新,不断提高社会科学工作质量和水平

  2012年,市社科联(社科院)切实发挥社科联职能作用和优势,紧紧围绕 “两个中心、四个襄阳” 建设大局,以“八大”平台为载体,着力提高社科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彰显社科界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1、以制定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为载体,构建和完善学术导向平台。为引导我市专家学者对“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中事关战略性、关键性、对策性问题深入调研,开展学术研究,市社科联制定、印发了《2012年度襄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规划了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干群普遍关注的30个方向性课题,供我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研究中参考使用,引导专家学者关注襄阳市情、研究襄阳问题,广大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以组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为载体,构建和完善学术研究平台。为进一步提升襄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市社科联精心策划了2012年度10项重点课题(东方莱茵河——汉江、华夏第一城池——襄阳城、千年商埠——樊城、中国著名隐居地——古隆中、华中胜景——岘山、千古名山——鹿门山、荆楚之源——荆山、华夏古寨——南漳古山寨、汉江明珠——鱼梁洲、东方底特律——汽车城),组织人文社科界进行研究和解读。研究工作历时一年,10项重点课题研究报告撰稿工作高质量完成,并编著了大型学术性纪录文集《魅力襄阳,美丽的城市印象》。2012年10月3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专门作出批示:“做得很好,要动员和组织更多文化人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宣传襄阳”。

  3、以举办“隆中论坛”为载体,构建和完善学术交流平台。10月25日,市社科联在南湖宾馆举办了2012年隆中论坛。论坛以“魅力襄阳,美丽的城市印象”为主题,组织了13名人文社科界专家全面、详细解读襄阳独特的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并正式发布了《襄阳十大美景报告》。论坛经媒体报道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襄阳十大美景报告》是我市首次向社会权威发布襄阳十大美景,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高水平承办“湖北青年学者论坛”。6月26日,市社科联与省社科联、省青年社科工作者协会、湖北文理学院联合举办“第三届湖北青年学者论坛”。论坛以“文化强省与湖北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60余位高校、科研院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参加交流。论坛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襄阳社会科学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积极参办荆楚学术前沿论坛。8月30日,由省社科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荆楚学术前沿论坛”在武汉举行,主题是“湖北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弘扬与产业发展”。襄阳市社科联作为参办单位,提供了《科学构建“文化襄阳”旅游品牌》、《襄阳三国历史文化研究》、《襄阳汉水文化研究》、《襄阳历史遗迹研究》等成果在论坛上交流,交流成果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普遍赞赏。其中,《科学构建“文化襄阳”旅游品牌》在《湖北日报》10月22日理论版发表。

  4、以组织开展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为载体,构建和完善学术评价和激励平台。依据市人民政府《襄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的规定,开展了襄阳市第六届社科成果奖评奖工作。共收到参评成果159项,其中著作类成果21项,论文类成果138项。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和“申报、初审、复审、终审、报批、公示”的程序,共评出获奖成果78项,其中著作8项(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论文70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40项)。此次社科成果评奖彰显了三个特点:一是研究襄阳课题成果多;二是中青年学者成果多;三是高质量成果多。社科成果评奖工作的开展有效调动了我市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我市社科研究工作的发展。

  5、以编辑出版《襄阳纵横》杂志为载体,构建和完善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平台。围绕党的十八大、“五个湖北”、“两个中心、四个襄阳”三大主题,紧扣“新视野”、“新思维”、“新对策”的办刊思路,对《襄阳纵横》杂志进行全新改版。重新设计了封面,优化了栏目设置,进一步凸显学术性和可读性,扩大赠阅范围,让《襄阳纵横》逐步成为党员干部和普通市民的良师益友。

  6、以创办《汉江智库》内部文稿为载体,构建和完善社会科学应用平台。为更好服务“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发挥社会科学咨政作用,加大社会科学新理论、新观点、新成果的传播推介力度,市社科联特创办《汉江智库》内部文稿,先后推出了大型研究报告《大城之梦——襄阳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研究》和《走向国际——加快提升襄阳城市国际化水平战略研究》,供市领导参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委副书记朱厚伦分别作了重要批示并指示市委政研室发领导参阅件供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参阅。同时,《走向国际——加快提升襄阳城市国际化水平战略研究》被省社科联《领导参阅》编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体化研究》、《襄阳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研究》被省社科院《2012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编入并正式出版。

  7、以规范化管理社科组织为载体,构建和完善学会管理平台。一是积极慎重地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社科团体组织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会工作的意见》,新成立了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襄阳分院隆中文化旅游研究基地、襄阳市古隆中文化研究会。二是按照“分类指导、科学管理”的原则,结合学会特色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学会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引导骨干学会围绕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学术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活动。2012年,市诸葛亮研究会、市财政学会和市楚国历史文化学会荣膺“全省社会科学优秀社团”荣誉称号。这是省社科联首次面向市州评选优秀学会。

  8、以组建专家库和项目库为载体,构建和完善社科信息服务平台。为全面了解我市社科界现状,优化整合全市的社科资源,形成社科资源优化融合的“大社科”工作格局,在我市社科界开展了“两库”建设工作。选拔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富、学风端正、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学者,按照学科类别建立“社会科学专家库”。对近年来我市专家学者承担的社科项目进行摸底调查,按照研究项目、获奖项目,建立“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库”。

  三、加强机关建设和管理,着力塑造社科联(社科院)机关良好形象

  2012年,市社科联(社科院)以“博学、博爱、博雅”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机关党的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手段,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积极变化,促进了机关整体形象的深刻改观。

  1、以提高队伍素质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以“喜迎十八大、学习十八大、宣传十八大”为主题,采取周四学习日、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加强社科联(社科院)机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2012市社科联荣获市直机关党建先进单位称号。

  2、以“创先争优”和“治庸问责”为抓手,抓好作风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市社科联(社科院)在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治庸问责”和“学、讲、评”活动,开设机关夜校,形成常态化机制,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升、发展环境大改善。

  3、以规范机关管理为重点,抓好制度建设。为了把社科联(社科院)建成环境优雅、秩序优良、干部优秀、工作优质的新型机关,更好地为社会科学事业服务,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社科联(社科院)机关在工作中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健全了办公制度、学习制度、文印制度、接待制度、值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安全使用制度等8项机关管理制度,在建立机关管理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确保以制度约束人和规范工作。2012年机关档案通过省一级评定,社科联机关荣获全市平安单位称号。

  总结回顾2012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在社科研究成果转化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在社科队伍建设的体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社科工作的硬件建设和经费投入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社科工作和省市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件精神,不断强化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工作思路、完善工作平台,为“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