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2014年工作总结

本网2015年06月15日点击量:5987

    2014年,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社会科学学术殿堂、党委政府新型智库的重要作用,为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和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社会科学工作方向

    2014年,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社会科学工作正确方向,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动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一)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引领学术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社会科学工作,武装全市社会科学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社会科学工作的各个领域,指导全市社会科学工作,使我市社会科学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作用。

    (二)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指导学术创新。我市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已进入立足创新、提升质量的新阶段,全市社会科学界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现实,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积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不断开拓新的理论视野,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推进社会科学学术创新。

    (三)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推动学术繁荣。襄阳正进入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社会科学界做出回应,全市社会科学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导社会科学工作者紧扣襄阳实际开展研究,积极发挥智库作用。一是针对战略性问题开展研究和建言献策,探讨事关区域发展的长期性和全局性问题。二是针对关键性问题开展研究和建言献策,抓住襄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破解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三是针对对策性问题开展研究和建言献策,回答某一地域或领域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需要作出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不断提高社会科学咨政水平。

    二、坚持务实创新,不断提高社会科学工作质量和水平

    2014年,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通过创新社会科学工作平台,推出了一系列社会科学精品力作,形成了与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具有襄阳风格、襄阳特色,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具有领先地位的社会科学发展格局。

    (一)制定《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着力创新学术导向平台。为引导社科专家学者对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中事关战略性、关键性、对策性问题深入调研,开展学术研究,市社科联(社科院)制定并印发了《2014年度襄阳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指南》,规划了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干群普遍关注的30个方向性课题,引导专家学者关注襄阳市情、研究襄阳问题。

    (二)组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着力创新学术研究平台。2014年,为塑造襄阳城市特色与品牌,构建襄阳特色视野下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市社科联(社科院)策划和梳理出“襄阳古城风貌复兴研究”、“论汉水文化视野下襄阳城市品牌与印象”、“让城市讲述历史”、“基于‘五城同构’的襄阳山水名城建设研究”、“华中旅游地诗意栖息地”、“襄阳建设中华智慧城初探”、“现代理念视角下襄阳构建区域性教育名城思考”、“让城市充满艺术魅力”、“襄阳建设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擦亮‘襄阳制造’城市名片”等十个课题,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集体攻关,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多个研究成果得到市领导的重要批示,大型调研成果《关于襄阳建立汉江文明国家公园的基本构想》获得湖北省社科分院(所)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三)举办“汉水文化论坛”和“湖北发展论坛”,着力创新学术交流平台。10月11日,由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参与协办的“中国襄阳·汉水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及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和高校的40位汉水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围绕“汉水文化与襄阳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论坛是国内探讨汉水文化的第一次大型论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市社科联(社科院)在论坛筹备过程中,多次赴京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沟通协调,多次向省社科院请示汇报,联系了地方20位学者参加论坛,提交了5篇襄阳本地的研究成果,其中《襄阳建设汉江文明传承创新区构想》、《襄阳建设汉水文化名城研究》、《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文化力问题研究》等论文被收录到《汉水文化与襄阳》论文集,并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同志对论坛作出重要批示:“活动举办很成功,提升了我市综合影响力。”

    6月14日,“2014湖北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主题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与保护”。 市社科联(社科院)组织了我市社科界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提交了《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发挥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引擎作用》、《汉江中游生态文化旅游带构建与开发研究》、《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研究》、《汉江生态经济带的产业转型问题研究》、《从首位度评价看襄阳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阳市水安全影响与对策研究》等8篇研究报告,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扩大了襄阳社科工作的影响力。

    7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晋保平带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调研组来我市就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及“十三五”规划开展专题调研与学术交流。市社科联(社科院)与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财经战略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四)组织开展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着力创新学术评价与激励平台。2014年,根据《襄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市社科联(社科院)组织开展了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评选2012至2013年度成果。市社科联(社科院)严格按照“公正、公开”原则和“申报、初审、复审、终审、报批”程序,认真组织开展评审工作。经过评审专家组严格规范的评审程序,共评出获奖成果70项,其中著作10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论文60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0项)。本届评选突出了对襄阳本地问题的研究,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应用研究成果。

    (五)建设省级社科普及基地,着力创新社科普及工作平台。5月16日,“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襄阳授牌仪式在湖北文理学院举行,“隆中讲坛”成为我市第一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基地的建成,进一步扩展了社科普及的有效途径,为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服务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更高的平台和载体。

    (六)编辑出版《襄阳文汇》杂志,着力创新社会科学宣传教育平台。2014年,《襄阳文汇》杂志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遵循“主题贴近时代、内容贴近襄阳、服务贴近市民”的原则,不断提高办刊质量。重点推出了“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专刊,助力中心城市建设;精选了《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推进文旅融合加快旅游活市》、《襄阳市区环境问题研究》、《襄阳市区轨道交通问题研究》等一系列优秀文章;扩大了杂志的赠阅范围,《襄阳文汇》杂志已成为机关干部和广大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七)编辑发行《汉江智库》内部文稿,着力创新咨政与应用平台。2014年,市社科联(社科院)着力提高《汉江智库》内部文稿咨政应用水平,选编优质稿件,策划和编辑了“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视野下襄阳城市特色与品牌”等一系列高质量社科研究成果,加大社会科学新理论、新观点、新成果的传播推介力度,多次得到市领导重要批示,有关成果已被实际工作部门转化应用。

    (八)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社科团体,着力创新学会工作平台。2014年,市社科联(社科院)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创新社团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社科团体发展新规律、工作新方法和新途径。按照“五个一”的目标管理(即:每个学会每年要有一个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举办一次年会;组织一次研讨活动;进行一次社科普及工作;产生至少一项有分量的课题研究成果),加强学会日常管理;鼓励专家学者牵头组建学会,筹备组建了一批基础学会,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社科团体的布局和结构。引导学会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襄阳市党建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长寿研究会、审计学会荣获“省级先进学会”称号。

    (九)建设“襄阳学术集群”,着力创新社科队伍平台。社科联(社科院)选拔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富、学风端正、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学者,按类别建立起“六大学术集群”——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现代经济研究中心、城市科学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人文艺术研究中心、“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有效整合了全市社科资源,引导专家学者走出书斋,深入襄阳实际开展调研,开展宏观性、关键性、对策性问题研究。

    (十)完善“襄阳社会科学网”,着力创新信息服务与共享平台。2014年,襄阳社会科学网完善网络构架,优化网站布局,设立了八个一级栏目,分别为机构概况、社科资讯、社科活动、社科成果、社科专家、社科团体、机关建设和重要文件,全面介绍了襄阳社科界的状况,重点推出了社科工作高端品牌——“汉江智库”、“隆中论坛”和“襄阳纵横”,让市民和专家可以通过网络方式了解襄阳社会科学发展概况,并在宣传本地专家学者与研究成果、普及社科知识、方便社科界的沟通联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机关建设和管理,着力塑造社科联(社科院)机关良好形象

    2014年,市社科联(社科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树立“博学、博雅、博爱”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改善服务手段,更好地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为繁荣发展我市社会科学事业服务,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服务。

    (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抓好作风建设。2014年,市社科联(社科院)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通过集中研学、专家导学、个人自学等形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习;通过“走下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通过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切实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完善机关管理制度、机关工作制度和机关党建制度等系列工作制度,认真整改落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同时,市社科联(社科院)着力建立了“联系学会、联系高校、联系学者”的“三联制度”,着力培养“博学、博雅、博爱”的“三博干部”,着力创造“环境优雅、干部优良、工作优质”的“三优目标”,进一步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服务质量大提高。市社科联(社科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受到市委督导组的高度肯定。

    (二)以“三抓一促”活动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2014年,市社科联(社科院)认真开展了“抓学习、抓作风、抓环境、促改革发展”的“三抓一促”活动。在抓学习方面,通过周四学习日、机关夜校等形式,将集中研学、专家导学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在抓作风方面,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出深度、做出力度,通过工作实绩来体现作风是不是扎实;在抓环境方面,通过创新工作平台,自觉的把社科工作融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去筹谋,促进改革发展。通过“三抓一促”活动,市社科联(社科院)大兴创先争优之风、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政务清新之风,切实提高了社科工作水平。

    (三)以规范机关管理为重点,抓好制度建设。为了把社科联(社科院)建成环境优雅、秩序优良、干部优质、工作优秀的新型机关,更好地为社会科学事业服务,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市社科联(社科院)在人文精神塑造上和管理制度创新上采取新的举措,以“博学、博爱、博雅”为核心,营造机关良好的人文氛围,同时出台了机关工作制度、机关管理制度和机关党建制度三大系列制度,探索机关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总结回顾2014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市社科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社会科学出精品力作还需要不断加强,社科研究成果转化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社科队伍建设体制还需要不断探索,社科工作在省内外的影响力还需要不断扩大。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在新的起点上,同心同德,砥砺奋进,不断推进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