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真理力量 把牢行动指南 ——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座谈会发言摘登

本网2025年10月20日点击量:24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1017日下午,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座谈会召开。来自全市社科理论界的代表,从不同角度畅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心得体会。现摘登与会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两个结合中开辟社科工作新境界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李晓佳

  深悟两个结合核心要义,筑牢社科理论根基。从理论维度看,第一个结合要求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具体实际;第二个结合推动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从实践维度看,第一个结合决定了社科研究的实践导向,要求从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实践出发,使理论研究与具体实际同频共振;第二个结合开辟创新空间,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襄阳本土文化创造性转化。从价值维度看,两个结合彰显了新时代社科工作者的理论自觉与学术自信,要从襄阳文化中提炼区域发展的智慧与规律,构建具有襄阳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践行两个结合根本要求,展现社科担当作为。一是在存史研究中深化两个结合,推进《襄阳通史》编纂,挖掘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等特色文化中的治理智慧和人文精神,为第二个结合提供实践支撑。二是在传承创新中落实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物、遗产、古籍真正活起来。三是在传播交流中彰显两个结合,深入挖掘襄阳故事的时代价值,生动展示两个结合在襄阳的实践成果,提升襄阳城市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立足两个结合实践要求,提升社科履职效能。一是以两个结合深化资政服务,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学术研究,通过《汉江智库观察》等平台转化成果,为襄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以两个结合创新社科普及,做优社科专家走基层品牌,发挥社科普及基地作用,把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好、传播好,不断提升市民素养和城市凝聚力。三是以两个结合夯实人才根基,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将两个结合纳入社科人才培养体系,深化社科界协同合作,培育立足襄阳、服务大局的研究力量,为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

让高校成为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

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 王瑶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等一系列重大主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领悟这部著作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将其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第五卷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主题。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提供科技支撑等重要使命,应把学习宣传贯彻第五卷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建设,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积极贡献。

  坚守育人初心,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要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信仰根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推进第五卷三进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要推进思政创新,提升育人质效。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健全大思政工作格局,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具有湖文特色的思政品牌。要扎根区域发展,培育新质人才。紧密对接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协同,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为襄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坚持学以致用,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要深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将第五卷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教育培训等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深入学习,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创新宣传阐释,汇聚奋进力量。组织教职工理论宣讲队和湖小文青年宣讲队,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宣讲;整合学术资源,依托平台创新传播方式,讲好党的创新理论、襄阳发展故事和湖文奋进篇章。要推动实践转化,服务发展大局。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圆梦创大、逐梦博点的强劲动力,在回应教育强国,湖文何为的时代课题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以学铸魂锤炼党性 实干为本书写忠诚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周建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总纲,涵盖党治国理政方方面面工作,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通过初步学习,我对强化理论武装有三点体会。

  一要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本领恐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名党员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在科技与知识快速更迭的时代,党员干部要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敏锐与渴求,跳出惯性思维、摆脱经验主义。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通过系统全面开展理论学习,认清我们党肩负的使命,以及所有拼搏奋斗的价值归依和目标指向,成为理想信念的坚定践行者。

  二要把实践作为逻辑起点,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飞跃最终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海涛也指出,把握形势不是适应语境、嘴上说新话而脚下走老路。比如,全市正在推进的两资三能工作,其理论根基在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经济工作重要关系的论述,特别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的关系;实践依据则是襄阳当前发展存量支撑不够有力、增量增长不够强劲、经济规模优势相对下滑等现实。市委基于这个判断,提出以工作布局统领发展全局,今年以来全市整体战术战法、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有力证明。

  三要把事业作为人生标注,以党的创新理论养气扶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首个专题首篇文章号召我们保持昂扬奋进精神状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吴海涛书记要求我们志一动气、担当作为,加快把襄阳建设成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襄阳的一员,不论抓学术研究还是干实际工作,都要以襄阳事业发展为己任,在深化理论学习中提高思想认知、精神境界和行动实效,养气扶志,砥志砺为,在各自岗位干出精彩业绩。

把握核心内涵推动襄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陈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为发改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和根本遵循。作为经济发展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部门,市发改委将精准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核心内涵,将其转化为发改工作的指南针,为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贡献。

  深学理论要点,锚定发展行动路径。要坚守人民至上立场,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聚焦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谋划实施重大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推动民生与经济深度衔接;另一方面,聚焦交通能源、自然环境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要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大局,通过减税降费等稳定市场主体,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是方向,以创新驱动突破发展瓶颈,加快传统产业技改与新兴产业培育。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底线思维。夯实粮食安全基石,落实耕地保护,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能源安全根基,优化能源结构,建立保供应急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绘制产业图谱,开展链主+配套招商。

  聚焦重点任务,把准实干实效方向。要夯实投资压舱石,紧盯全年集中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持续强化五化管理和三率两量调度。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聚焦十五五规划谋划储备项目,优化审批流程。激活项目主引擎,全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部分项目已取得良好进展;后续将以多个百亿级重大项目为核心,开展红黄灯预警,解决项目问题。培育产业新动能,下一步将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创新。

  狠抓自身建设,保障工作落地见效。强化责任担当,深学理论,健全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提升能力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加强作风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基层解决企业和群众问题。

筑牢思想根基 提升培训质效

市委党校副校长 郭惠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想灯塔,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更是党校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的核心教材。市委党校将持续发挥优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襄阳落地生根,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襄阳篇章献智出力。

  深刻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时代价值与理论精髓。第五卷为党校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是把握历史方位的指南,深刻阐释了新发展阶段等根本性问题,能引导学员立足两个大局,增强战略思维。它是领悟创新理论的源泉,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校教学科研的源头活水。它还是指导具体实践的纲领,系统部署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是引导学员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金钥匙

  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彰显党校研究特色。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重要方面军,要构建特色理论研究范式。要加强系统研究,将第五卷与前四卷作为整体,开展理论研究,推出学术成果。要聚焦现实问题,把学习研究与市委中心工作相结合,深入基层调研,形成咨政报告,以教研咨一体化增强理论实践生命力。要推动学科建设,以第五卷学习研究为契机,巩固优势学科,将新思想融入学科体系,开发新专题、新课程。

  创新大众化传播方式,推动理论入脑入心。市委党校要将学习第五卷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完善教学体系,优化传播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优化教学布局,及时将第五卷纳入秋季主体班教学计划,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课程体系。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方式,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能力。要建强师资队伍,将第五卷作为教师必修课,鼓励教师深入研究、集体备课、打磨精品,为全市社科理论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锁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绘就中国式现代化襄阳篇章

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王奎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新时代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集中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要深入领会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筑牢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第五卷与前四卷一脉相承,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它围绕诸多重大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要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理解和认同,筑牢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与行动自觉。

  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人民二字在第五卷中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到促进共同富裕等,都诠释了对人民的深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解决好教育、医疗等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升襄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扛起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第五卷中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论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襄阳高质量发展,要在学懂上下功夫,深刻领悟其中的人民立场、辩证思维和改革精神,不能将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将第五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守廉洁自律的政治底线。全面从严治党是第五卷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党员干部,要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责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坚守廉洁自律的政治底线。

让党的创新理论及时飞入寻常百姓家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叶朝

  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重大意义。第五卷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主题主线,系统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对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价值。

  我们要准确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核心要义。一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二是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是其集中体现,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三是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从多方面整体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四是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要扎实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融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工作。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将其作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教材,通过专题化、分众化等学习方式,推动学习活动走深走实,还要将第一卷至第五卷作为整体系统学习。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把核心要义融入课堂教学,及时将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思政+音乐的音乐党课等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组织精干力量,深入掌握其中的标志性概念等内在关系,推出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服务社会上下功夫,将学习成果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分众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要在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让马克思主义展现更强真理力量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 朱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两个结合是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与实践价值,为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以历史脉络为基,筑牢两个结合的根基工程。两个结合根植于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自党成立以来,就面临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命题。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时,已隐含双重结合之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的两个结合,从实际拓展至文化维度,形成的辩证统一,标志着党对理论创新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

  以理论深化为刃,破解两个结合的学理难题。从哲学层面看,两个结合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它不是机械拼凑,而是有机统一。第一个结合解决了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问题,已从普遍原理+中国案例的初级阶段,跃升至中国问题+中国方案的高级阶段。第二个结合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问题,实现了从文化对话文明互鉴的跨越。两个结合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赋予中国特色实践形态,实现了理论形态的本土化重构。

  以实践机制为纲,构建两个结合的行动框架。两个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第一个结合,提出新发展理念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坚持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站在新起点,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之,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在第一个结合中聚焦现实问题,形成更多中国方案;在第二个结合中挖掘传统文化现代价值,构建中国话语。只有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问题,让马克思主义展现更强真理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