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帮扶践初心 鄂黔连心显担当 ——民盟盟员易波践行“组团式帮扶”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2024年3月23日,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工作会议在湖北宜昌召开。会上,襄阳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民盟襄阳市委社会服务部副部长、襄城总支委员易波,因在帮扶贵州毕节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民盟中央授予“‘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先进个人”荣誉。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他以教育为纽带、以文化为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的生动实践。
精准破题:从调研到课堂的“靶向帮扶”
2024年,在民盟襄阳市委的领导下,他牵头与贵州毕节七星关区野角中学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创新提出“文化浸润+精准帮扶”模式。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他发现该校语文教学存在经典诵读薄弱、教师技能不足等问题,随即开展“吟诵中国诗歌”系列讲座,累计培训教师40余人次,推动经典诵读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他主动对接教育部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并联动贵州省教育厅主办的“青年乡村振兴夜校学员诵读技能大赛”,为野角中学教师提供线上赛前培训,帮助其提升专业素养。
长效赋能:云端教研与结对共建双轨并行
为激活乡村教育内生动力,易波积极参与推动“一对一”结对机制,与盟内骨干教师一起与野角中学教师结对帮扶,并创建“云端教研”模式。通过定期线上备课、教学案例共享等方式,助力精准教学落地。这一机制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更形成了“即时反馈—优化方案—动态调整”的闭环管理模式。

文化筑基:诗教经验厚植育人沃土
深耕“诗词教育”的易波,将文化赋能作为帮扶的深层抓手。他指导野角中学建设“诗香校园”文化墙,将古典诗词与乡土文化结合,打造沉浸式育人环境。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校园文化氛围,更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从实地调研到长效合作,从教学帮扶到文化浸润,易波以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担当,践行“组团式帮扶”,架起了鄂黔协作的“连心桥”。